蘇州高新區:做好“高”和“新”兩篇文章
來源:未知 日期:2018-12-29 點擊:次
相當于頭發絲直徑的1/6000、分辨率達10納米的顯微鏡,能看到什么?
12月26日,由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制項目“超分辨顯微光學核心部件及系統研制”通過驗收,標志著我國具備了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的研制能力。
超分辨顯微鏡歷時5年研發成功,不僅出口到國外,在中、美、日等國科研中,獲得了動物體內高分辨實時神經元活動成像數據,還為蘇州高新區醫療器械產業鏈又添上新的碩果。
1992年被批準為國家高新區以來,蘇州高新區做好“高”和“新”兩篇文章,從一個6.8平方公里的“蘇州河西新區”成長為現代化、國際化的創新型城區,綜合實力和創新能力已躋身全國國家高新區先進行列。
堅持產業鏈創新鏈協同推進
經過30年的發展,蘇州高新區正邁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過去那種“勞動密集型”“世界工廠式”的產業結構,已經不能繼續擔當發展“主引擎”。為此,蘇州高新區堅持產業鏈創新鏈協同推進,構建自主可控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產業邁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
最近,位于蘇州高新區的天準科技研發的高精度坐標測量儀已經達到全球頂尖水平,最高精度可以達到0.3微米。
由此,中國成為繼德國、日本之后掌握同等高精度測量技術的第三個國家。該項目的突破,將為我國精密制造業提供工業自動化和智能化解決方案。
而勝利精密公司則打造出一個樣板車間,告訴客戶智能制造是什么樣:7000平方米的生產車間、102臺機器人、19條自動化生產線、25名工人……
“過去,整個車間需要229個工人,現在只需要少量工人,在中央控制室就能完成對整個車間的數據采集、預防、監控和調整工作。生產運營成本降低了23%,產品不良率降低了37%左右。”項目總監沈軍說,目前該公司已成為國內提供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的行業“單打冠軍”。
創新型企業的蓬勃發展,得益于蘇州高新區把自主可控作為產業發展的首要目標。其中,最重要的是在提升關鍵技術的控制力、產業鏈條的整合力和信息化的引領力上下功夫。為此,政府和企業重金投入技術研發,2018年上半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23.3億元、增長9.8%,財政性科技投入達到6.1億元。
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為例,蘇州高新區已經集聚國芯科技、中晟宏芯、長光華芯等龍頭企業,在前沿引領技術研究和顛覆性技術創新上不斷突破:國芯科技率先在信息安全、國防軍工等關鍵領域實現百萬顆、千萬顆和億顆產業化應用;長光華芯改變了我國高能激光領域“有器無芯”的局面。
用好創新渦輪增壓效應
“引進一個大院大所,就能培育起一個新興產業。”中科院蘇州地理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中科院院士周成虎介紹,5年前落地蘇州高新區后,中科院地理信息與文化科技產業基地,吸引10多家地理相關的研究載體和眾多企業落戶。
面對未來科技競爭和產業發展,蘇州高新區下了一招“先手棋”:先后引進了中國移動蘇州研發中心、國網(蘇州)城市能源研究院、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北航蘇州創新研究院等載體平臺。目前全區集聚院所平臺及知名企業研發機構超過100家,更多“從0到1”的原創成果從這里誕生。
“大院大所”帶來的財富,遠不能以單純的經濟效益可以評估,蘇州高新區看重的是集聚和裂變效應形成的創新渦輪增壓。目前,蘇州高新區高層次人才已達2.52萬人,引進領軍人才超900人次,越聚越多的“大院大所”,正源源不斷釋放創新原動力。截至7月,全區共引進孵化企業1007家,新增產學研合作項目238項。這些項目已成為蘇州高新區“高端、高質、高效”的產業技術創新源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