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型城市金昌如何向新型工業化城市轉變?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10-30 點擊:次
這就是金昌市,因礦興企、因企建市。金昌是一個典型的資源型城市,豐富的銅鎳礦讓其被稱為“中國鎳都”,同時,它也是一個年輕的工業化城市,從第一塊銅鎳礦被發現至今,金昌是如何從傳統工業城市逐步走向新型工業化城市的?
數字智造,生產工藝革新推動轉型第一步
“我小時候看到礦井工人的衣服,都是又臟又破的,可現在你看,他們的衣服是干凈又整潔的。”金昌市生態環境局高級工程師聞譯竣感慨。
聞譯竣是土生土長的金昌人,在她的記憶里,以前的金昌常被風沙侵蝕,推開窗就能聞到銅鎳礦冶煉時排放出來的硫化氫氣體的“酸臭”味,但如今,這樣的記憶已被封存,金昌的銅鎳礦冶煉生產已然換了模樣。
在金川鎳鈷二礦區5G+智能天車控制中心,工人遠程操控運礦“小火車”沿軌道前行;在永昌銅業有限公司,“三連爐”工藝的使用將煙氣牢牢把控在設備內,有效減少了無組織煙氣逸散;在甘肅科建星鹽化工車間里,工業廢水通過電解槽魔術般轉化為高附加值氯酸鹽……數字化技術全面應用,智能化生產線在金昌加速落地。
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源于金昌市確立的新型工業化城市發展方向。《金昌市打造全省新型工業化示范區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實施方案》為金昌市的發展擘畫實施藍圖,23項具體目標,8個方面30項具體任務,形成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金昌方案”。
談金昌,繞不開金川集團。作為鎳鈷、銅、動力電池、氯堿化工等四大產業鏈“鏈主”企業,金川集團的數字賦能與技術變革推動著全產業鏈的革新。
無論是選礦環節的“5G+電機車無人駕駛”“5G+”智能樣板間帶來的實時生產數據監測,還是電解鎳智能化成品包裝生產車間的11個智能化包裝環節,數字化、智能化的“腳步”都落在了每一個生產環節中。截至目前,金川集團采、選、冶、化在用自動化檢測控制設備超7萬臺套,控制系統2500余套,視覺采集終端1萬余套,已完成智能裝備建設超60套、省級數字化車間建設4個。
此外,技術的變革也帶來新質生產力的突破。在銅冶煉過程中,“兩轉兩吸”工藝能回收煙氣中的硫元素,生產出濃度92.5%和98%的硫酸產品;在精密銅材的生產上,通過長期研發攻克,4N5無氧銅板材的誕生解決了我國醫用重離子加速器關鍵部件用材“卡脖子”難題。
從原先粗放型的礦石開采生產,到如今精細化、智能化的有序生產,金川集團跟隨著金昌市的新型工業化進程邁出轉型的第一步,也間接拉動了全市其他行業的生產變革。
產業鏈延長,轉型之路越走越寬
進入金昌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可以看到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有色金屬新材料產業集群、循環經濟產業鏈等新興產業集群聚集在此,這是金昌市從單一的有色金屬開采冶煉向多元化、高附加值方向拓展的生動體現。
近年來,金昌市依托本地豐富的鎳、鈷、錳等電池材料資源,建立產業鏈培育“七項機制”,著力培育壯大有色金屬新材料及新能源電池兩大千億級產業,以及數字經濟、化工循環、資源綜合利用、高品質菜草畜四個百億級優勢產業,構建“2+4”現代化產業體系。
“你現在看到的這些小零件,是手機折疊屏的連接件,它們都是通過金屬或陶瓷粉末冶金注射成型的。”甘肅賽英特銳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負責人對記者說道。這是金昌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入駐的一家新材料企業,這家企業生產的精密電感元件的原材料取材于金川集團的礦渣廢料。企業生產負責人坦言,他們選擇入駐金昌,正是看中了金昌在精密零件上的市場藍海以及新材料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條。
而在蘭州金通儲能動力新材料有限公司,動力鋰離子電池用鎳、鈷、錳三元前驅體的開發和生產也開辟了發展的新道路。“我們依托金川集團的鎳鈷資源優勢,從2016年就開始布局動力鋰離子電池用三元前驅體項目,在高功率、中鎳高電壓、高鎳、超高鎳、富鋰錳基和鈉電前驅等領域實現了完整的產品布局,目前產能達到12萬噸。”金昌工廠廠長劉忠元向記者介紹。
金川集團以鏈主身份聯合43家科研院所、企業組建“甘肅省鎳鈷資源高效利用及新產品開發創新聯合體”。近一年,在動力電池領域,以球鎳、電池鎳帶、三元前驅體等產品為紐帶,聯動鑫金源、金車儲能等24家企業形成產業鏈閉環。
從一塊銅鎳化石到一個產業集群,金昌打破了資源型城市單一的發展道路。2024年,金昌牽頭成功申報“金白蘭武”有色金屬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填補了全省空白,推動鎳銅鈷有色金屬新材料產業集群成功創建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同時,金昌的電池材料、精細化工產業集群也被認定為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綠色低碳,讓城市變得更美麗
“最近幾年我的工作越來越忙了,能明顯感覺到環保在企業發展中更受重視了。”金川集團安全保障部劉少杰說道。
金川集團鎳鹽有限公司通過對新建十萬噸硫酸鎳項目的工藝流程進行優化調整,從源頭控制生產過程中高鹽廢水的排放,成功減少高鹽廢水排放量3200立方米/日。永昌銅業有限公司動力系統配套建設了汽電雙驅空增一體機,利用前端火法爐窯余熱鍋爐蒸汽拖動,正常生產期間可節約1.8億千瓦時/年的電量,減少能源消耗。
“十四五”以來,金川集團累計投資32億元,實施60余項生態環境保護項目,在治理廢水、廢氣及固體廢物上均取得了顯著成效。這些環保舉措的實施并沒有阻擋企業發展的道路,反而為金川集團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石。
金川集團的綠色發展只是金昌綠色發展的縮影,近些年,金昌全面提升綠色低碳發展水平,加快推動產業綠色轉型,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4家、綠色園區1個,省級綠色制造體系載體22戶。
此外,開展“無廢城市”建設,推動工業固廢源頭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破解金昌工業廢棄物處理難題,也成了金昌這座資源型城市未來的發展方向。
金昌高能環境技術有限公司從廢渣堆里淘出了“真金”。“我們采用火法富集與濕法精煉結合的工藝,從固危廢堆里提取出金、銀、鉑、鈀等貴金屬,回收率基本能達到98%以上。”金昌高能環境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杜榮景對記者說道。據介紹,金昌高能環境技術有限公司能將回收的貴金屬制作成產品投入實際運用,真正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
甘肅佰利聯化學有限公司將冶煉副產硫酸資源及氯堿廢電石渣進行綜合利用,成功將其轉化為用于軍工、航天的金紅石,讓廢渣不再需要外運,而是直接變廢為寶。2024年,甘肅佰利聯化學有限公司生產精制合成金紅石20.34萬噸,實現工業總產值25.26億元、銷售收入25.02億元,讓工業廢棄物變身“金疙瘩”。
2024年,金昌市34個資源綜合利用重點項目實現產值92億元,同比飆升33.7%;2025年謀劃實施27個重點項目,1月至5月實現產值48億元,同比增長27%。
從人工作業到機械操作,從單一產業到多元集群,從粗放生產到聚焦環保,如今的金昌,是數字智能的金昌,是高新產業的金昌,是綠色低碳的金昌。(楊沛)
在甘肅省,有這么一個城市,新能源電池材料本地供應率達77%以上,有色金屬新材料產業突破千億級。在2024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4.6%,新增規上工業企業30家,連續12個季度獲全省高質量發展貢獻獎第1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