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界 | 加快培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7-15 點擊:次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推動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鼓勵東部地區加快培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引領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是產業鏈核心企業、上下游配套企業以及科研、金融、物流、檢驗檢測與認證等相關支撐機構和公共服務平臺在特定地理空間聚集形成的產業生態系統,具有創新活躍、技術領先、附加值高、輻射帶動作用強等特征。在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演進的背景下,加快培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對提升我國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東部地區作為我國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依托創新要素富集、產業體系完備、開放水平領先等綜合優勢,積極推動企業高端化、數智化、綠色化轉型,已成為培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的戰略高地。
第一,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目前全國已形成80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和66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其中東部地區分別占60個和35個。這些集群主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綠色低碳、人工智能等領域,技術含量高、創新性強、帶動作用大,成為國家重點打造的產業高地。在央地政策協同推動下,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區域重大戰略,為東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第二,核心技術加速突破。通過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產業孵化”的創新體系,突破了一批“卡脖子”技術。例如,深圳市新一代信息通信產業集群攜手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打造“1+N”創新網絡,聚焦產業鏈關鍵環節技術開展攻關,成功實現超薄芯片加工用臨時鍵合材料的自主研發及產業化應用,這一成果不僅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還突破了半導體晶圓生產關鍵材料的“卡脖子”難題。又如,京津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通過建立跨區域協同創新機制,實施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筑基工程,目前車載操作系統等已實現規模化應用。
第三,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攀升。通過推動工業設計、數字技術、智慧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加快構建“制造+服務+數字”產業新生態。以上海張江集成電路集群為例,其芯片制造企業和設計企業通過共享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和測試平臺,大幅縮短研發周期。浙江楓橋杭派服飾產業園作為長三角體量最大的新興服裝集聚區,憑借阿里巴巴等互聯網領軍企業的技術支持,構建起研發智造一體化、展覽銷售一站式、服務配套一條龍的垂直供應鏈快反基地,全方位滿足不同企業的配套需求,顯著提升了企業生產效率和產品附加值。
第四,新興產業快速崛起。通過深化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構建起全要素、多層次的產業支撐體系。例如,人形機器人是融合人工智能、高端制造與精密控制等多項尖端技術于一體的新興產業,深圳市充分發揮國家級新一代信息通信產業集群的優勢,以鵬城實驗室等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實驗室為依托,聯動產業創新中心等載體,形成以大疆、優必選等企業為龍頭,覆蓋“核心零部件—整機制造—系統集成—場景應用”的完整產業鏈。目前,在高精度運動控制、多模態感知等多項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成為引領我國高端制造發展的新標桿和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的重要創新策源地。
第五,品牌影響力和產業鏈競爭力持續提升。通過發揮科技領軍企業示范作用,鼓勵其主導或積極參與國家基礎研究和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有效促進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間的優勢互補和資源整合,提升了整個產業鏈競爭力,龍頭企業也在國際標準制定中掌握了越來越多的話語權。以廣東沿珠江東岸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為例,華為、中興等企業占全球5G標準必要專利份額達30%,實現了核心技術話語權的突破。在龍頭企業帶動下,集群內匯聚起大批專精特新企業,在東莞長安鎮,5公里半徑便可配齊智能手機95%的零部件,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
東部地區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但與世界一流集群相比仍存在差距,比如關鍵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高、創新資源協同效率低、高端要素供給不足以及同質化競爭等。
下一步,需從以下方面著力,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產業集群。一是持續強化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建立“鏈主企業牽頭+科研院所支撐+中小企業參與”的聯合攻關機制,重點突破基礎材料、高端芯片等“卡脖子”技術,提升共性技術供給能力。二是推動集群差異化協同發展。建立區域產業地圖,引導各地聚焦特色領域,培育核心競爭力。三是構建開放共享生態。支持龍頭企業開放研發平臺和測試中心,推動標準共建和數據共享,打造大中小企業多方協同、競合共生的產業生態。四是深化國際開放合作。鼓勵集群參與全球標準制定,建設跨境創新中心,持續擴大品牌影響力。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國際產業研究室研究員)
來源 / 《經濟日報》